近日,由國家電投申報,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以下簡稱“上海核工院”)承擔的國際標準IEC(國際電工委員會)63186《核電廠-安全重要儀表和控制系統(tǒng)-地震停堆系統(tǒng)推薦性設計準則》成功立項,實現了我國核電領域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IEC)標準制定上的歷史性突破。
就國際標準化組織對該標準提案的認同情況、中國牽頭制定該標準的優(yōu)勢、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對完善中國自主核電標準體系的意義,以及對中國核電產業(yè)發(fā)展的影響等問題,記者采訪了參與IEC63186標準申報工作的上海核工院副總工程師顧申杰,以及該標準項目負責人、上海核工院電氣儀控所所長助理畢道偉。
找準國際標準空白
實現由點到面突破
中國能源報:作為核電領域由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如何理解“IEC63186”成功立項的現實意義?
顧申杰:IEC63186是我國在核電國際標準制定上從跟跑參與到領跑主導的標準,對于提升我國在國際核電標準領域的影響力,促進我國核電標準體系國際化發(fā)展,支持我國核電“走出去”,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具體而言,這次標準領域國際化的成功嘗試,在國內具有良好的示范意義。即通過持續(xù)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工作,建立良好的人脈和信任基礎,熟悉并通曉游戲規(guī)則,謹慎選題并運用規(guī)則達成提案立項。其次,此次嘗試充分顯示了我國核電持續(xù)發(fā)展所形成的技術積淀對國際標準化需求具有充分的支持能力,我們有信心在更多需求點位進行嘗試和努力,取得更多突破。
本標準立項也從側面反映出,三代核電在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策略方面的新實踐正是當前國際標準亟待完善的領域。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我國作為三代核電建設主力的優(yōu)勢,將實踐先機轉化為國際標準化成果,實現由點到面的突破。
中國能源報:國際電工委員會和各國核電標準領域的專家如何看待這個標準提案?中國主導后,各國的參與情況如何?
畢道偉:不同于國內標準立項普遍采用的專家審查會等評審機制,IEC國際標準的立項采用投票機制,并且規(guī)則嚴苛。
根據IEC立項投票規(guī)則,提案須2/3以上成員國支持,且至少5個成員國同意指派專家直接參與項目才能正式立項。終投票結果顯示,該提案投票的支持率達到100%,且共計9個成員國同意指派專家直接協(xié)助我們開展標準制定工作,這個支持率和成員國專家參與人數是不多見的。也正因如此,IEC官員專門就此給予高度評價,指出本次提案共有9個國家委員會指派專家,遠超通常水平,表明成員國參與該標準制定并提供支持的強烈意愿。
尤其是,包括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英國、德國、韓國和瑞士等8個國家在內的主要核電強國都指派了專家,幾乎是投票規(guī)則要求數量的兩倍。終共有13名國際專家受相應成員國委派,加入我們的標準編制組,協(xié)助開展工作。
中國能源報:核電領域的國際標準很多,地震停堆領域標準申報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國際同行認可,原因是什么?
畢道偉:作為我國嘗試主導國際核電標準的問路石,該標準能在短短幾個月內全票通過IEC的立項表決并非偶然。
首先,這種認可源于上海核工院多年來堅持推進的國際化發(fā)展戰(zhàn)略。我院一批技術專家長期活躍在國際核電領域,并在國際原子能機構、世界核運營者協(xié)會,以及國際電工委員會等國際組織擔任專家甚至技術職務。本次立項成功,也與我們作為專家在IEC長期持續(xù)工作密不可分。通過這些工作,我們熟悉了游戲規(guī)則,建立了廣泛的協(xié)作關系和人際信任。
此外,這個標準提案瞄準日本福島事故后廣受關注的地震停堆這一熱點主題,時間切中了國際行業(yè)的急迫需求。而且,“大型先進壓水堆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中國先進核電標準體系研究”和相關研究所取得的廣泛成果,以及CAP1400示范工程設計實踐,為此標準提供了充分的技術積淀和學術保障。
發(fā)揮優(yōu)勢知曉困難
把握標準自主權
中國能源報:中國主導制定該標準的優(yōu)勢在哪里?
顧申杰:當前我國核電正進入規(guī);l(fā)展的新時期,尤其在以AP/CAP為代表的三代核電技術發(fā)展方面,我們已有實踐先機,并且圍繞增強核電安全性和經濟性的新技術新要求,拓展出了新的標準領地,而當前的研發(fā)和工程實踐成果則為主導新標準制定提供了充分的技術基礎。該標準的提出也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圍繞重大專項CAP1400示范工程研發(fā)設計和取證所做的全方位的技術儲備。
比如,我們完成了CAP1400示范項目地震自動停堆系統(tǒng)的技術研究,并在國內首次開展了全面自主設計;開展了《福島事故后我國核電廠地震自動停堆方法研究》核與輻射安全監(jiān)督管理技術支持項目課題研究。而且在研究和調研基礎上,依托“中國先進核電標準體系研究”課題,開展了國際標準制定的預研工作。
中國能源報:未來中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主要會面臨哪些困難?
顧申杰:隨著我國核電自主化規(guī);l(fā)展,世界核電建設的重心將向中國轉移。標準的發(fā)展與實踐緊密相聯,這一轉移意味著更多的國際標準化窗口將向我們打開。而真正要把握機遇,還面臨挑戰(zhàn)。
我國核電領域當前被各類國際標準組織正式接納的專家數量總體偏少,參與活躍度不高,持續(xù)性也不強,即使相比日韓等國,尚未形成一支數量充足、人員穩(wěn)定、熟悉規(guī)則、善于協(xié)同的富有影響力的專家隊伍。
此外,核電國際標準的主體版圖所在領域,仍掌握在傳統(tǒng)核電強國手中,作為潛在發(fā)展國,中國在這些領域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應虛心跟隨、主動參與、積極貢獻,并逐漸融入。
還有一點,國內主要核電集團在國際標準制定參與方面基本還是各自為政,尚未建立跨集團的協(xié)作機制,優(yōu)勢的技術資源和專家資源分散,未形成合力。
中國能源報:我國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對自主核電標準體系建立完善,以及核電產業(yè)發(fā)展有何意義?
顧申杰:我國核電標準體系建設長期以來滯后于核電的發(fā)展,但經過后續(xù)追趕努力,目前體系基本成型,總體上覆蓋了二代改進型和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的應用需求。
而積極參與國際核電標準制定,有利于推動我國核電高水平發(fā)展、提升標準自主化水平、主動構建競爭優(yōu)勢壁壘。
作為后來者,我國核電發(fā)展多年來立足于國際行業(yè)的成果基礎,因此自主核電體系的建設理應借鑒集先進核電國家經驗之大成的權威國際標準體系,在更高的水平上謀求新突破。
而且,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有助于揭開標準形成過程中嵌入的技術“黑盒子”,在國內開展配套研究以破除技術壁壘,從而在借鑒國際標準的同時,仍然能牢牢把握住國內核電標準的自主權,降低核電產業(yè)發(fā)展成本。
原標題: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中國核電話語權